close

兒童神經科 謝孟穎 醫師   撰稿

兒童神經科主任 林光麟 醫師   校閱

 小新一直是個讓媽媽頭疼的孩子,因為幾乎只要有他在的地方,便不得安寧。不是把家裏的玩具或電視遙控器摔壞,便是和弟弟又吵了起來。或者,又把隔壁鄰居的小朋友給弄哭了。上了小學以後,老師更是三天兩頭地在家庭聯絡簿上告訴媽媽,小新在學校裏,不是在課堂上不能乖乖坐好,一直動來動去靜不下來,常常嘰哩呱啦一直講話,影響其他小朋友上課;便是下課時,不小心推到同學,和同學又吵架了。而回家後的家庭作業,如果媽媽沒有在旁邊盯著看的話,一轉眼小新的心不曉得又跑到那裏去了,功課一直都沒有辦法好好寫完,弄得媽媽覺得好累,不禁懷疑起,小新究竟只是因為調皮而已,還是他是所謂的「過動兒」呢?

 

「過動兒」這樣的稱呼其實並不十分正確,在美國精神科醫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(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,簡稱DSM-IV)中,它的正式名稱為「注意力缺陷過動疾患」(Attention-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),就是我們簡稱的「ADHD」。它在美國的盛行率大約是2%11%,男生和女生的比率約介於2:14:1之間。至於為什麼男生比女生容易得到過動症呢?目前仍不十分清楚。

 

什麼樣的症狀可以懷疑是ADHD?

對於ADHD的孩子而言,大概很難毫不分心的把每件事情做完。他們常常會想著其他要做的事。可能時常朝著房間裡的其他地方東看看西看看,注意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,一直沒法子把眼前的事情做完,甚至可能起身開始走來走去。難怪過動兒沒辦法乖乖在學校上課,或是專注在學校指定的功課上。然而並不是好動、不能專心便叫做過動症。我們也會不時分心,會沒辦法如期完成工作或是學校的作業。但是對過動症的小朋友而言,他們比較會沒辦法照顧自己,沒辦法辨識出在什麼場合該做什麼事,也比較沒辦法跟同年紀的小朋友溝通。

 

事實上,根據DSM-IV的臨床診斷標準,必須出現下列二種類型當中任何一類的症狀,同時每個類型中至少符合六項以上,且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至少持續出現六個月以上,才能診斷是ADHD

一、注意力不良(Inattention)
做事較難專心,一件事不容易從頭做到尾,容易分心,念書時常會有漏字、加字或跳行,無法定下來專心聽人說話,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丟三落四。可能出現下面狀況: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在課堂或活動時不易維持注意力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常常粗心不易注意細節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常常看起來不易專心聽別人正對他說的話

l           經常有困難把事情或功課做完。(不能完成的原因不是因為對事情或功課不理解的緣故)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常常難以規劃工作及活動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時常逃避、不喜歡或排斥需全神貫注的事。(例如:寫作業)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常常遺失東西或遺忘事物。(例如:玩具、老師交待要帶去學校的作業、課本或鉛筆…等)

l           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對日常生活的事物容易健忘。

二、過動(hyperactivity)、易衝動(Impulsivity)
過動顯示在孩子的活動量偏高,很難乖乖坐好,經常變換動作;衝動顯示較沒有耐心,要什麼總要求立即滿足。可能出現下面狀況:

過動(hyperactivity)

l           經常手忙腳亂或坐時扭動不安沒法坐好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在課堂或其他需好好坐在座位上的場合,時常離開座位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在不適當的場合經常過度地四處奔跑或攀爬(在青少年或成人可能只僅限於自覺不能好好安靜下來)

l           經常有困難地安靜地遊玩或從事休閒活動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常常會覺得有一股“想要動起來”的衝動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常常很多話。

易衝動(Impulsivity)

l           時常在他人問題未說完時便搶著回答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在需要輪流或排隊等待時有困難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時常打斷或打擾他人。(例如打斷別人玩遊戲)

 

以上這些情形有些在七歲以前即出現,可能會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場合中出現(如在學校及家中),對孩子在學習或人際上造成嚴重困擾。但必須排除因一些發展或心理疾病造成的情形,如:精神分裂症、情緒疾患、焦慮症……等因素。

 

ADHD的成因

傳統上,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(Dopamine)的製造減少被認為和ADHD有關,這個理論可由使用利他能(Ritalin)藥物對治療ADHD有效得到證實,因為Ritalin可抑制體內Dopamine的再回收(reuptake)來增加體內Dopamine的含量。另外,也有研究認為,負責使Dopa轉變成Dopamine的酵素dopa decarboxylase出問題使Dopamine生成減少,可能也會造成ADHD

 

近年來由於醫學在基因研究方面的進展迅速,對於造成ADHD的原因,科學家也提出了可能跟中樞神經負責多巴胺系統(dopaminergic system)的基因調控有關的理論 。 如Cook等學者在1995年提出dopamine transporter geneADHD有關係;LaHoste等學者在1996年也提出負責D4 dopamine receptor 的基因調控與ADHD有顯著的影響。而影像學的進步,也在腦部中發現了一些與ADHD有關的線索。從腦部核磁共振影像(MRI)上發現,ADHD的孩童腦中的胼胝體(corpus callosum)、基底核(basal ganglia)及右大腦半球前上方白質(right hemisphere anterior-superior white matter)較正常孩童小;右大腦半球的前額葉皮質區(prefrontal cortex)和以尾狀核(caudate)為主的basal ganglia 對抑制反應的控制也被研究出和ADHD相關。

 

最近,研究學者更利用更新的影像診斷學利器功能性磁振造影系統(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)檢查發現,ADHD病人腦中的額葉皮質紋狀體區(frontal-striatal region)的活動比正常人低下,而ADHD病人尾狀核(caudate)部位的血流量也比正常人低。因為我們腦部的前額葉皮質(prefrontal cortex)是負責抑制訊息的中樞,而basal ganglia則負責將命令轉化為行動,因此當這些部位的功能活動有問題時,便不能好好處理一些需要「抑制」的情況,便出現了「過動」的情形。臨床上,經過Ritalin治療的ADHD的病人,他們腦部中前述部位的活動在fMRI的檢查下的確有增加的情形出現。

 

ADHD可能的成因,包括某些基因異常、腦部的傷害、毒物、腦神經疾病(腦瘤、癲癇、神經退化性疾病、水腦)、社會環境因素等都必須列入鑑別診斷。

  

 因此,當人類的科學對於腦部的奧秘有更多的瞭解時,過動症可能不會再被認定為是某人不肯控制自己行為的問題,而是一種生理上的缺陷或疾病。

 

如何治療ADHD?

一、.藥物治療

主要用來治療ADHD的藥物有三類:

1.      興奮劑(stimulants):如利他能(Ritalin, Methylphenidate)D-amphetamine.

2.      抗焦慮劑(antidepressants):如Desipramine, Fluoxetine(Prozac).

3.      其它:如clonidineantihistmine.

這些藥物的使用,通常如果某一種藥物治療效果不好,那就再試試別的。不論使用任何一種藥物來治療過動症,都必須依照每個孩子的不同來調整藥物的劑量。

 

在以上的藥物中,Ritalin是最為人所知的過動症治療藥物。它首次於1950年代被用來治療嗜睡症(narcolepsy),那是一種使人突然陷入沈睡狀態的疾病。這種藥物藉著減少多巴胺的再吸收,,延長多巴胺在突觸的作用時間,而達到治療的目標。Ritalin可以控制住過動或是過動症其他行為上的症狀,但是它並不能提高智能。不過Ritalin的副作用包括易怒,沒有胃口,失眠,憂鬱,以及性格改變。此外,之前也有研究認為,使用Ritalin容易造成Tic發作,不過,目前的研究顯示,RitalinTic二者之間並無關聯。

 

二、非藥物治療

非藥物的治療方法以心理治療、行為治療為主,許多專家正提倡結合藥物和其它療法的整合性療法。這些對過動兒有幫助的方法包括:創造性的教學方式,利用視覺上的標記提醒孩子他手邊正在進行的事,持續對孩子的行為做回應並試著增強適當的行為,對於每日例行的事物給予一些規則或架構,特殊教育,以及其他用來教導學障兒的技巧等等。

 

結語

「過動兒」如果沒有被發現,往往被當成不聽管教的壞小孩,可能在家中或學校受到相當嚴厲的管教,但對他們而言並非是故意不聽,而是由於大腦方面的缺陷而無法達到大人們的要求,長期下來會形成他們與大人關係的惡化,加上課業成就受阻、人際關係不佳,會讓這類孩童在成長中衍生出其它的問題,如憂鬱或反社會等傾向。因此我們應該對這樣的孩子及父母們給予更多的協助與鼓勵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nhua112 的頭像
    wenhua112

    ★愛。飛揚★ 臺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輔導室特教組

    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