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行為輔導 (1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文/國語日報
 
    小韓患有智能障礙,兼過動、情緒障礙,打從一年級起就是輔導室的常客。她一發作會在教室尖叫打人、親長得帥的男同學,甚至亂跑、撕同學課本,口中念的是市場學來的整串很溜的三字經,任誰也治不了她。

  小韓外表眉清目秀,但她習慣咬指甲、一出口就是粗俗的穢語,從她飄忽、無法專注的眼神,一看就知道是有障礙的孩子。家訪後得知,媽媽懷她時吸毒,她生下後不久父母就離婚了,由在市場做生意的奶奶撫養。小時候,因為嗆過奶昏迷了三天才甦醒,可能因此腦部缺氧,造成小韓今天的狀況。

  以往上學前,小韓在家會先服一次治療過動的「利他能」,中午在學校再服一次,但她因服藥影響食欲,日益消瘦,醫生建議改服中午一次即可。但可能因為藥物減量,所以前幾天她又發病了,被同學送到輔導室來。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國語日報
 
    「強迫症」(Obsessive com-pulsive disorder)為神經官能症,是焦慮症的一種。患者會被一種強迫思維所困擾,在生活中反覆出現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。強迫症起因於腦內基底核或血清素分泌的異常,常發生於青少年時期,可能與妥瑞症一起出現。在新修訂的特殊教育法中的「情緒行為障礙」,也包括強迫症學生。

  強迫症的孩子通常有高智商和自省能力,他們知道自己所出現的想法和行為是無意義的,可是就是無法用意志消除心中的焦慮,使得生活和學習產生問題。他們可能會花許多時間不停的洗手、反覆檢查門窗或開關門;在學習時也因回憶或聯想恐怖的畫面,或懷疑自己是否聽清楚,造成注意力不能集中和學習中斷。

  面對強迫症孩子,除了配合精神科醫師的藥物治療和心理醫師的認知行為治療外,以下方法提供父母和師長參考: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王俊凱(國語日報 98年1月5日)

  對自閉兒來說,情緒及表達問題一向是非常棘手的部分,家長在處理其行為問題的過程中,若能透過適當的視覺提示,可有效引導自閉兒以正確的方式來處理情緒問題並學習表達。

  例如:洋洋是個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,有個晚上,洋洋正在發脾氣,在還沒有問他發生什麼事情時,我先把他帶往房間(離開事件發生現場),並讓他冷靜一下。等他情緒緩和後,我試著詢問剛剛發生什麼事情,但洋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,問不出個所以然。於是改採繪圖方式幫洋洋建構事情發生的經過。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邵慧綺(國語日報 97年12月15日)

  聽覺是一個人接收外界訊息的重要管道,更影響個體溝通能力。若有聽覺障礙,對個人的生活、職業、經濟、教育、溝通等層面都會造成影響。

  聽覺障礙者除了要面對因為聽覺機能損傷所帶來的生活限制外,可能還要處理一些因聽能損傷,或面對社會大眾的曲解,延伸出的心理、社會適應問題。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王俊凱(國語日報1124日)

  通常自閉兒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固著行為,如固定路線、固定吃某種食物、特殊癖好等,這些特殊行為模式除了透過外顯的行為療法來改善外,自行設計故事腳本,搭配家長報告量表(認知行為療法),也是一種很好的介入方式。

  以弘弘為例,隨著弘弘的成長,不同的固著、偏差行為一個接一個出現,如愛咬衣服、愛亂說話、早上不去上學,造成家長很大的困擾,長期的爭執,也在無形中造成孩子與家長間的對立關係。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/古淑薰   

秀雯是小四的孩子,有一次,秀雯正要跟同學去逛街,爸爸卻厲聲阻止,秀雯很生氣地跟爸爸說:「為什麼哥哥可以出去玩,我不可以?」爸爸火冒三丈,指責秀雯翅膀硬了,會頂嘴了。不久,媽媽也發現秀雯在跟同學講電話時,會不時冒出一些髒話。爸媽對於秀雯頂嘴以及說髒話的行為感到非常不安,擔心孩子將來容易跟人家起衝突。

 

     在生活的表達溝通當中,孩子頂嘴與講髒話是許多爸媽非常擔憂的問題。當孩子頂嘴時,爸媽擔憂孩子學會不禮貌的說話方式,在外面面對其他長輩也會頂嘴,害怕他的人際關係會因此受影響。當聽到孩子說髒話,爸媽也擔心別人會用負面的眼光來看孩子,害怕孩子將來會因此吃虧。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/王嘉璐

吃飯時間,孩子坐在餐桌前,撥撥弄弄十幾分鐘了,一口飯還嚥不下去。一開始爸媽還好言相勸,等到大家都快吃飽了,孩子那碗飯仍然不動如山,於是開始了爸爸吼、媽媽念,最後媽媽抓起湯匙開始餵,或是爸媽端出各式法寶,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或遊戲一一搬出來,跟孩子「商量」,乖乖吃完飯就可以換得什麼,又或者全家人冷冷的撤退,只剩下小孩獨自一人面對那一碗飯,通常臉上掛著淚痕。

 

孩子不吃飯或吃得很少,是很常見的,但是孩子不會讓自己餓著,更不可能嚴重到危害性命。不過,大人花了這麼多時間準備的餐點,被孩子拒絕,心中受傷或沮喪的感覺是很強烈的,加上周遭大多數的親朋好友或資料都不斷的提醒:孩子不聽話、不好好吃飯,爸媽應該要嚴格一點,這是管教的問題!

 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呂偉白(國語日報)

  小偉上國小的時候,媽媽花了許多時間和心力幫助他提升課業能力,到了國中,媽媽發現除了課業外,小偉還遭遇到社交困難。小偉單純、善良,但是沒有朋友。在家裡,從來沒有同學打電話找小偉聊天;在學校,老師說小偉獨來獨往。如何才能讓小偉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呢?身為學障兒的家長,媽媽面對著一個新的課題。

缺乏自信 溝通能力不佳 造成交友及社交困難
 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李佳音(國語日報)

  在傳統「棒底出孝子」的嚴教觀點下,不少家長很難對自己的孩子以「口頭方式」表達正面的肯定。一般孩子或許還有不錯的自我調節機制,可以讓自己得到一些防護;但對於自我觀念薄弱、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學障兒或ADHD的孩子來說,無疑是一種心理上的重挫。

  教育界有一個名詞叫做「比馬龍效應」,意思是父母師長若採取積極正面的期待,會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支持,然後發展出好的成就;如果一開始就被認定是個失敗者,彼此間會產生敵意和對立,通常就會造成失敗的結局。如果我們不希望這樣錯誤情勢一直發展下去,就要對症下藥,發展合宜的策略,就是善用「讚美的技巧」。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/新竹教育大學特教系 孟瑛如教授(國語日報 95917日)

  在整體多層次班級經營實施過程中,通常我們會先採「代幣法」(年長的孩子則採「行為契約法」),約定要改善的目標行為,同時對該目標行為的相關不良行為採「忽視法」,配合學生情緒及行為輔以「隔離法」,若有過失行為須養成其負責任的態度時,則輔以「過度矯正法」,對較年長的孩子則可直接採行「軼事記錄法」與「自我控制法」。

  為考量多層次班級經營中的系統性運用原則,不論教師、家長決定採用何種策略,都須管教一致且系統性的運用,同時事先預想,並討論運用該策略的目的、原則、施行細節與可能發生狀況,若有任何挫折狀況發生時,「溫和的堅持」會是一種可行的方法。茲針對前述原則分述如下: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新竹教育大學特教系 孟瑛如教授(國語日報 951016日)

  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與應用,已是相當具有歷史與實證研究結果證實的領域。繼上篇(九月十七日)討論在多層次班級經營中,如何運用行為改變技術中的「代幣法」與「忽視法」,矯正身心障礙兒童的特殊行為後,今天我們將繼續探討其他可運用的策略:

一、隔離法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李明洋(國語日報 9798日)

  小德是個中度自閉症的孩子,在各學科裡,小德最拿手的就是數學,尤其是加法和減法的演算。不過筆者發現,小德為了加深記憶,常會將演算過程大聲的念出來,卻也因此干擾了同學,使同學無法專心計算。

  無獨有偶的,小德的媽媽也向筆者反映,小德在家寫數學作業時,都會大聲演算,吵得準備考高中的哥哥沒辦法讀書。雖然媽媽說過很多遍,但小德總改不過來,因此希望筆者能協助改善小德的干擾行為。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林桂如(國語日報 9798日)

   最近小外甥開始進入幼稚園接受學前教育,展開在校園門牆內的社會化歷程。四歲的他,因先天性散光,小小鼻梁上戴了一副眼鏡。幾週後,在一次戲水的教學活動中,一個小朋友將水潑向他的眼鏡,頓時間,視線一片模糊,恐懼的他急得大哭起來。

  身為教學者,在面對不同的行為事件時,所秉持的原則與態度該是怎樣呢?而近幾年教育者疾呼許久的融合教育,又該如何向下扎根,才能使的孩子從小學習欣賞別人,真誠接納差異?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林桂如(國語日報 9791日)

  有一天,就讀小三的甲生一拳打破了原本懸掛在教室外牆的玻璃圖框,藉以宣泄對某一個同學的憤怒,他的手在送醫治療後幸無大礙,然而,傷口或許終會痊癒,但是心理調適與情緒控制若未經適當的輔導或處理,下一次的類似事件再發生時,誰也無法保證仍會無恙。

  在過去數十年間,行為問題一直是教育者關心的首要議題,同時,國內外相關研究與實務中皆證實其不僅會阻礙學習與適應,亦會增加未來反社會行為的產生。學校生活中,同儕是陪伴彼此學習時間最久的夥伴,身為教師,若能在班級中營造正向的同儕影響,將有助於每一個學生在團體中的適應,並有效降低孩子問題行為的發生。

wenhua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