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國語日報
視障學生在特教生中出現率較少,卻是亟待幫助的一群。很多人常誤以為全盲者的世界是毫無光覺的黑暗世界,事實上,僅有少部分盲人完全沒有視覺能力,多數盲人和弱視者皆有殘存視力。視力較佳者就像是摘下眼鏡後,看東西較模糊;而較差者,則像是在濃霧裡看東西,或僅能分辨有沒有光線的感覺。
造成視覺障礙的原因,包括眼睛機體上或大腦視知覺功能上的損傷,通常有四個原因:
1.屈光不良,包括嚴重散光、高度近視、遠視。
2.屈光體透明度問題,包括角膜混濁、白內障。
3.視網膜成像困難,包括任何導致視網膜病變病因,如青光眼眼壓過高、高度近視、糖尿病、白化症、斜視、眼球震顫、眼底中風等。
4.視覺傳導路徑問題,如視神經萎縮、因腦瘤引起或意外傷害造成視神經受壓迫。
上述這些病變,有些經過及早醫療處理會有所改善,如果發現眼睛異樣,或看東西變得不清楚,就應及早找眼科醫師診治。
除了視力損傷嚴重的全盲學生外,弱視學生因有相當程度可用的視力,一般來說,在日常生活可能會有以下的行為特徵:
1.眼球經常顫動、眨眼或斜視現象。
2.頭往前傾、瞇眼、接近目標物看;視線無法正確對準物體,及有經常揉眼睛的動作。
3.需要手眼協調的作業或遊戲,表現拙劣。
4.有畏光現象,難辨顏色,行走時戰戰兢兢,非常小心謹慎。
弱視學生在行為上有某種程度笨拙的表現,只要細心觀察,及早發現並給予指導,將可排除及減少其障礙,對未來生活適應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除特殊學校外,視覺障礙學生通常會就近就學於普通班,接受縣市政府教育局的視障巡迴輔導員的定期輔導。針對視覺障礙學生,普通班教師可考慮下列措施來協助他們。
一、教室管理方面:分派班上學生協助視障生行動;教導一般生引導視障生行動;讓視障生熟悉教室、校園環境;學生進教室或出教室時要告知視障生;告知視障生教室的布置情形,不要隨便移動教室設備;教室櫥櫃的門要關好,有新設備加入要告訴視障生;避免聽覺干擾,安排他坐在聽得最清楚的地方,並使用殘餘視力,最好是教室前面中間;使用適當燈光,給予較大的空間以便使用設備(如點字機、筆記型電腦)。
二、調整課程與教材:給視障生的書面教材避免印製雙面,改成單面,紙張不要太薄,字體要大、要黑,避免字寫得太擠;提供適合視障生的教學方法;作業適度,不要讓弱視學生用眼過量,過於勞累、疲倦;儘可能讓學生參與所有的活動。
三、社會情緒環境:鼓勵視障生獨立學習,肯定他的努力,拹助他發展健康的自我,以及學習適當的社交技巧;教導學生用肢體語言,並矯正不良習慣動作。
四、使用科技輔助:目前有許多高科技輔助或教育工學的設計可協助視障生學習,例如盲用電腦、闊視鏡、放大鏡、視觸轉換器等,教師可向縣市政府教育局所設立的教學資源中心取得或借用。